學寶教育旗下公務員考試網站
網站地圖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主頁  >> 申論資料  >> 熱點時評   
熱點時評
每日評論:重典治亂須防力道被卸
http://glamoredanceentertainment.com       2011-05-20      來源:山東公務員考試網
【字體: 】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重典治亂、重拳出擊,切中民心民意。但也有民憂民慮,百姓擔心什么?擔心雷聲大、雨點小,力道被卸于半道和無形。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道德嚴重滑坡、底線不斷降低,是不爭的事實。對于那些為了賺錢不惜把毒害食品給人吃的黑心人來說,可以用良心去喚醒,但喚不醒裝睡的人;可以用道德去說教,但多半是雞同鴨講的結局;可以用文化去涵養(yǎng),但作用緩慢難以立竿見影。怎么辦?

  唯以懲罰性整治,無論是什么人,無論有什么關系,無論初犯還是故意,皆罰得他傾家蕩產,治得他膽戰(zhàn)心驚,不給任何東山再起之機會,方能肅清食品安全之亂。所以在食品問題上必須這般苛嚴,就在于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敢以毒害百姓為牟利之途,即是與百姓為敵,豈可輕描淡寫處置?也只有如此苛嚴,方能讓他們徹底清醒,道德也有雷池,底線不可逾越。由此,道德底線才可能止跌回升,社會道德堤壩才會重建筑實,人們才會對心中的道德律重新敬畏。

  這正是國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用重典、出重拳的道理所在。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主任李克強先后兩次強調,“重典治亂,加大懲處力度”“重典治亂必須重拳出擊”。他4月21日在全國“嚴厲打擊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有關會議上的講話,被業(yè)內人士評價為“史上最嚴厲的食品安全重典治亂”。一些地方則把食品安全工作納入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對重大食品安全責任事故“一票否決”。用意皆在于此。

  重典治亂、重拳出擊,切中民心民意,但也有民憂民慮。百姓擔心什么?擔心雷聲大、雨點小,力道被卸于半道和無形。因此就很有必要分析這力道如何被卸,以便上下監(jiān)督,左右互察,致其不敢卸、不想卸、不能卸。如此,百姓方得食品安康,吃得放心。

  一為拳重而力收。重拳想打出去,又怕一拳打死,于是收了些力道。以為手下留情,心中積德,給人留條活路總是好。殊不知,心軟的導向就是違法成本低廉,穿個馬甲又可以重操舊業(yè),前不仆則后必繼,追隨者絡繹不絕。出拳者應當懂得,對制造毒害食品行為的縱容即是對百姓的犯罪,對不法分子豈能手軟?

  二是法剛而力柔。對食品安全犯罪者,一律從嚴從重,才有眾皆卻步之效。但中國的難題就在于法紀的彈性,有時軟得如同橡皮泥。同樣的行為,輕與重會有云泥之別。其間的奧秘就在于,對說情者、疏通者、后臺硬者、背靠大樹者,往往會網開一面,由剛變柔。而對一些違法的大企業(yè),甚至民族品牌,或因其為納稅大戶,或憂洋品牌虎視,也便投鼠忌器,留有余地。

  三乃心余而力乏。對食品違法犯罪分子,只有持續(xù)不斷地、常態(tài)化地嚴厲懲治,才會使違法行為走向絕跡、守法行為得以揚顯。遺憾的是,一些地方的執(zhí)法者習慣于非常態(tài)化思維,搞運動式執(zhí)法,緊一陣就松、嚴一陣就寬。想持續(xù)地重典重拳,則力有不逮。

  面對食品問題的嚴厲懲罰缺席,消費者常常就會對某一食品甚至整個行業(yè)產品不信任、不購買、不食用。從實質上來說,消費者的懲罰已經遠勝過監(jiān)管者的懲罰。若果再在重典治亂、重拳出擊時自卸力道,到頭來也許還能保具體個人、企業(yè)、品牌于一時,卻會失去相關食品行業(yè)的整個市場和消費者。其得其失,又怎能同日而語!



互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