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通過召開群眾會,大家一致要求有關部門對坤坤進行隔離防治,(讓他)離開這個村莊,保障全村群眾及兒童的健康。”村主任何其在村民小組會上說。
2014年12月,在四川省西充縣某村,200余位村民用寫“聯(lián)名信”的方式,欲將村里一位患有艾滋病的8歲男童驅離出村。8歲男童名叫坤坤,2011年,坤坤因摔破眼角住院治療,家人才得知坤坤攜帶艾滋病病毒。按照醫(yī)院的檢查,坤坤在母親肚中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事情真相]
艾滋男童從小被父母拋棄,由沒有經濟能力的爺爺奶奶撫養(yǎng)。為了贏得社會的關注,在兩名記者的策劃下,在200余名村民的配合下,給公眾上演了這樣一出悲情的戲碼。通過這樣“殘忍”的方式,只是為了“求關注”,這背后的心酸與無奈,的確令人倍感沉重。
【標準表述】
[分析]
當?shù)氐拇迕癖憩F(xiàn)出可貴的包容品質,但是“艾”童坤坤能否獲得一種足以生存的現(xiàn)實保障,答案仍然存疑。至少從新聞的內容來看,坤坤父母常年不在其身邊,甚至拒絕承擔對其的撫養(yǎng)義務。至于當?shù)氐泥l(xiāng)政府,應該說也做到了力所能及。不僅從2012年開始就對坤坤治療費用進行全部報銷,還以現(xiàn)金的方式對其進行生活補貼。但這些依舊還不夠。對于8歲“艾”童坤坤來說,當下他最需要的,是正常生活和受教育的權利,但這些他觸手難及。
“艾”童坤坤無疑首先是一個無辜者,因為他在母腹中就染上了艾滋病病毒,這是他所無法左右的命運。如此的無辜情狀,可能是大多數(shù)農村人患上艾滋病的共同原因。但如果把觀察的視野拉得更遠一些,“艾”童坤坤更是一個被拋棄者。拋棄他的不是村民群體,而是對于農村艾滋病病人的權利性救濟乏力?;蛟S地方政府能夠在物質上提供最大可能的幫助,但在權利的維度上,它所能提供的仍然相當有限,坤坤甚至不得不被村民嫌棄。
必須要有人為“艾”童坤坤的命運負責,必須要更深刻地照顧到人群中孤獨的農村艾滋病患者。要讓如此“原始”的行為不再發(fā)生,加大農村的艾滋病常識教育,自然不可或缺。在此之外,努力為農村艾滋病患者提供一種穩(wěn)定的生活方式,不至于將他們推向被人驅趕的境地。
當?shù)剜l(xiāng)政府表示希望能找到一家機構收容坤坤,然后給他提供治療和教育,其實這樣的“收容”,最應該由國家力量來做,完善社會救助與保障體系,讓跟“艾”童坤坤有一樣經歷的人能夠通過制度的力量得到他們應有的權利和保護。
[參考措施]
坤坤很無辜,問題的關鍵還是要構建、完善艾滋病防治、關愛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
一方面,艾滋防疫干預工作有待提升。
按新聞報道的情況推測,其母親可能屬于艾滋病高危險人群。其實,我國早在2003年就已對艾滋病采取“四免一關懷”政策(即免費初篩、免費母嬰阻斷、免費義務教育、經濟困難人員免費服藥和國家提供救治關懷)。艾滋病干預網本應及時篩查到她懷孕,那么就能及時實施免費“母嬰阻斷”。但是無辜的坤坤卻從一出生就成為一名艾滋病感染者。這說明:高危人群的干預、國家“四免一關懷”的落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編密這張網才能杜絕坤坤的悲劇,防疫、干預工作遠沒到“慶功”的階段。
另一方面,為艾滋病兒童提供更多關愛,保障其應有的各項權利。
艾滋病兒童、艾滋病的孤兒問題,也是需要政府、社會組織拿出真金白銀解決問題。這些孩子處于社會邊緣,家庭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社區(qū)環(huán)境都相當惡劣,沒有父母關愛、不能上學的坤坤就是一個典型。他們就像一塊塊放在懸崖邊上的石子,一不留神就可能落下萬丈深淵。所以,要對他們提供更多的關愛,才能扭轉孩子反社會的行為模式,中止社區(qū)冷漠——艾滋病兒童仇怨的惡性循環(huán),將他們拉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中。具體的形式包括地方政府更有力的經濟資助,專業(yè)社工的介入干預,多方協(xié)調下的社區(qū)溝通諒解,教育部門的定點幫扶。